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评价与开发研究院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港)人才评价中心(筹)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评价VR大数据实验室(筹)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人才测评专委会广州办事处
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广州办事处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今日头条:五百专家齐聚广财 共话人才战略创新发展 共建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

| 江发权楼政杰

52728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战略与创新发展论坛在广东广州成功举办。本届年会主题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与协同战略、人才评价与创新高质量发展”,由广东财经大学、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主办,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人才测评专业委员会、广东财经大学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评价与开发研究院、广东财经大学人力资源学院承办,并得到《中国行政管理》《行政论坛》《公共行政评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中国领导科学》《中国青年社会科学》《广东财经大学学报》等期刊大力支持。

来自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财经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大学、澳门城市大学、澳门管理学院、高雄师范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专家学者,澳门专才发展学会、澳门学人发展协会、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等机构负责人,知名期刊主编,京沪粤港澳台等地企业负责人共500余位现场参会。

在广东财经大学党委指导下,在三家主办单位大力支持下,论坛圆满完成开幕式、四场主旨演讲、两个专题研讨、十个学术分论坛、主编沙龙、证书颁发与签约揭牌仪式、闭幕式等议程,形式多元,内容丰富,成果丰硕。

广东财经大学校长于海峰主持开幕式,广东财经大学党委书记郑贤操、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会长李震分别代表主办单位与兄弟学会致辞,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杨红山代表相关单位致辞,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才测评专业委员会会长萧鸣政教授代表主办方主持闭幕式,广东财经大学副校长丁友刚致闭幕词。

论坛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问题发表真知灼见,20位特邀嘉宾进行主旨演讲,45位重要嘉宾出席了“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研讨会”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强化人力资源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研讨会”两个闭门专题研讨,120位嘉宾在十个分论坛进行汇报。论坛发言人数与实际参与分论坛人数均创新高。

这次论坛规模大,代表结构科学,地域覆盖面广。报名参加论坛的代表覆盖中国大陆的28个省市区,加上港澳台代表,足以代表大中华圈;论坛现场出席人数超过500人,线上超过40万人次;规格层次高,重磅嘉宾云集。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广东财经大学大学党委书记致辞,广东财经大学校长、副校长分别主持开幕式、首场主旨演讲,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赵曙明、北京大学教授及广东财经大学人力资源学院院长萧鸣政、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伍楷舜教授、澳门特别行政区人才发展委员会秘书长周昶行与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魏建文等莅临现场发言,全国政协常委、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席、香港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与美国学者李杰教授线上发言,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人事部副部长吴家中,京沪粤港澳台等地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劳动经济学、企业管理、企业咨询与心理学等领域的人力资源顶级专家与权威专家出席。

论文征集方面共收到88篇合格论文,40篇评为优秀。

本届论坛大咖专家深度参与各交流研讨环节,畅所欲言,围绕三个主题分别从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经济学、心理学、企业管理、企业咨询等多个方面,发挥港澳台不同方面的优势为人才高地建设献计献策;线上线下展开思想火花的碰撞与交流,探讨什么是人才高地,为什么要建人才高地,如何建设人才高地,探讨国家竞争力、人才高地建设、人才高地评价三者之间的关系与机制问题,探讨国内外人才高地的比较与特色问题,宏观与微观人才聚集问题、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战略与评价问题等,内容丰富饱满,重点亮点更加突出,社会影响持续扩大。

 

开幕式

在开幕式环节,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杨红山代表广东省人社厅对论坛成功举办致以热烈祝贺。他表示,广东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抓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重大机遇,全面推进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2022年,全省人才工作成绩显著,人才强省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未来广东将着力抓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塑造国际竞争比较优势和优化人才生态等工作。他还认为,本届论坛主题契合大湾区城市群创新人才聚集、协同、开放的建设思路。期待与会嘉宾在大会期间深入交流、凝聚共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战略与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广东财经大学党委书记郑贤操对会议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对前来参会的领导、专家学者、企业界代表致以热烈欢迎。他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广东财经大学在人力资源学科上的投入与成就,指出当前学校正朝着建设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目标前进,将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不断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为更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贡献广财智慧力量。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会长李震代表主办单位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向承办方及全体会务组成员的辛勤付出致以衷心感谢。他表示,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论坛将成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界的一个标志性盛会。在新时代新起点,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要坚持创新发展,继续遵循开发、创新、融合的基本要求,弘扬理论源于实际的科学方法,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引进借鉴、消化吸收、中国特色与国际视野、学科发展与深化融合的重要关系;不断地创造理论上的丰富成果,解决实践中的突出难题,一如既往地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开幕式由广东财经大学校长于海峰教授主持。

 

主旨演讲(一)

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商学院名誉院长赵曙明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为题作报告分享。他指出人才资源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进而介绍了在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分布的基本特征。指出大湾区目前面临新兴产业人才供需矛盾凸显、人才发展区域不均衡、人才医疗资源短板等人才挑战。面对挑战和机遇,亟须让企业家精神成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要素,靠企业家来实现创新驱动。为此企业家应该具备知识、见识、胆识、共识“四识”,以此培养高自律性、高素质、高积极性、高协作性的“四高”人才队伍。并呼吁全社会给承担多重角色的企业家更多鼓励和支持,给予勇敢冒险的企业家重新尝试的机会。

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广东财经大学人力资源学院院长萧鸣政教授以《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中的人才战略思考》为题作报告分享。他认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应遵循因地因时因人因势的原则。首先要明确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标准特点是什么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和不足是什么两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湾区的人才开发战略。其中明确标准要求是基础,分析优势与不足是关键,提出相关的人才开发战略是核心。具体的,他指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标准特点包括六个方面:第一是人才数量的高密度;第二是人才级别的高水平;第三是人才结构的高质量;第四个是人才工作的高活力;第五是人才产出的高效益;最后是人才发展环境的高品位。而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和不足则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不同制度三种关税与人才流动问题;二是人口、经济规模优势与地区差异问题;三是人才规模优势与地区分布与环境差异问题;四是人才虹吸效应加剧与负面不良竞争问题。基于此,未来制定大湾区人才开发战略,一是要建立国家级协调机构与机制,突出国家战略引领、市场导向的战略定位,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工作;二是要建立社会一体化发展体制,发挥人口、人才与经济规模的优势,缩小地区发展差异问题;三是要差异化战略发展与政策引导,解决人才虹吸效应加剧以及负面不良竞争问题;四是要共建科研工作、成果转化与产业聚集的高端人才发展三大平台,打造国际人才引才聚才与工作特区;五是要以专业化人才培养与高质量人才服务工作来支撑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教授伍楷舜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分享》为题作报告分享。他介绍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发展历程,说明了港科广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定位目标,期待通过两校真正的融合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并具体通过学术架构规划、学科专业设置、育人理念、人才与科研团队建设、知识转移体系以及红鸟硕士班的实践来说明本校灵活敏捷、因材施教、适切教育、全人教育的人才孵化思路。最后,他希望能够通过港科广的探索重构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人和教育,打造一个新型的完整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包括:学生主导的而非教师灌输的、灵活的课程体系和组织形式、创客项目教育而非照本宣科、工具与教师同时促进生学习以及全面发展育人,以此为未来的高校发展走出一条新路。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才发展委员会秘书长周昶行以《合作共赢——澳门人才发展战略》为题作报告分享。他指出澳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成员和国内外双循环的交汇点一直寻求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求存共赢。在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下,澳门充分发挥本地社会和经济的原有特色,并保持中西文化交融、多元文化并存的环境。为助力相关产业建立强大的人才梯队,特区政府目前正积极筹备新的人才引进制度,希望通过立法等手段有序地引进澳门发展所需的紧缺人才,包括但不限于高端人才、优秀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同时澳门将教育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一环,澳门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充分利用大湾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资源,在横琴设立了研究中心、产学研示范基地和培训基地,助力人力资源服务业环境优化。未来希望通过粤港澳三地的人才交流和创新合作发展机制,进一步提升湾区的国际竞争力,落实建设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

广东财经大学副校长邹新月教授主持第一阶段论坛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二)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刘帮成教授以《区域人才一体化与协同创新发展》为题作报告分享。他以新发展格局下的区域人才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破题,指出区域人才一体化是保障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此基础上,他对区域人才一体化实践进行了具体考察:在基于长三角“示范区”的考察中,他从发展总趋势和细分维度两个方面入手,对112项制度创新成果进行了详实梳理;在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调研中,他发现大湾区虽然立足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探索,仍存在市场驱动机制不完善、跨境技术合作不深入、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机制不健全等障碍。最后,立足于人才一体化与区域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他提出了面向未来的区域人才一体化战略构想,从外延式设计和内涵式安排出发,给出了加速区域人才一体化助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人才战略中心主任王建民教授以《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中服务与管理战略人才开发机制创新》为题作报告分享。他首先提出了一个关键性问题,即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中,在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中,在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中,是哪些工作者在发挥着领导者、执行者、作业者的战略性、主导性和主体性作用? 在研究中他认识到这实质上是一支服务与管理国家战略人才的战略人才队伍。进一步的,他详细阐述了服务与战略人才的“画像”、新时代新征程服务与管理战略人才胜任力要素理论模型、服务与管理战略人才资源主要开发方式与存在的问题以及基于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和胜任力要素的数字化开发机制与创新建议。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绩效管理研究室主任任文硕研究员以《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为题作报告分享。她从高质量发展聚焦的三项变革谈起,描述了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的现状,即政策支持体系持续健全、区域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园区集聚效应显著、产业持续发展潜力巨大;剖析了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现存问题,即湾区人力资源服务顶层制度设计有待强化、“湾区-城市”的分层政策支持体系有待建立、湾区宏观产业布局及战略规划有待明确;归纳了其他典型区域的主要政策举措,主要包括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川渝地区的探索实践;总结了各方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借鉴和启示,即注重顶层设计、强化标准设定、力求共建共赢。

高雄师范大学人力与知识管理研究所创建所长、中华人事管理协会执行理事长刘廷扬教授以《非冲突行为模式下的人才协作效益》为题作报告分享。他从安静症候群说起,分析了安静症候群的酝酿和爆发过程,即Slash Generation——(COVIDWFH——Hybrid Work——great resignation——Quiet Quitting的变迁理路。它集中反映为头热脚冷的问题,也就是公司希望员工做到敬业、担责、情谊和忠忱,而员工在实际中通常表现出躺平、藏私、自我、补刀等负面行为。关于为什么会产生安静离职呢? 他从缺乏沟通、没有归属感、不被重视、缺乏一致性和缺乏信任等角度层层递进地说明了现象背后的发生逻辑。最后,他遵循Quiet Firing—整顿职场—quiet recruitingquiet constraintquiet Cushioning的顺序逻辑,说明了安静症候群发作后的反制与再反制策略,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广东省珠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腾东以《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珠海实践与探索》为题作报告分享。他主要从地方组织部门的一线实践出发,讨论对大湾区人才高地的认识和思考。首先提出建设大湾区人才高地的本质是要建设世界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因而需要对大湾区人才高地和大湾区建设两个词语进行辨析:大湾区建设背后的内涵包括广东本身、服务港澳、特色优势等;而人才高地则主要关心三个维度的内容,即当高原、育高峰和促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创造性地提炼了珠海在服务建设大湾区人才高地过程中的“过五关”工作思路,即过好协同发展关、产才融合关、市场主导关、结果导向关和人才友好关。

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吴培冠教授以《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特色优势,以点带面推动人才高地建设》为题作报告分享。他指出粤港湾大湾区有非常明显的特色,即一国两制,三套法律体系关税区和四大核心城市,这既是挑战更是优势。如何释放这种优势,需要从一些点去突破才能真正把人才高地建设起来。他重点提到了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工作,指出该类人才从全国范围来看整体水平较低、需求缺口大,非常符合国家和地区的战略要求和现实需要。基于此,他具体分析了在大湾区开展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工作的优势和现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涉外法律人才高地建设的目标和具体规划;加强合作,打造水平领先全国的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名片;积极引进高层次涉外法律人才,将高端涉外法律服务人才纳入穗深重点人才引进工程。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于海波教授以《破四唯背景下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思考》为题作报告分享。他从《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两个文件谈起,展示了广泛存在于人才评价工作中的一些悖论,这些悖论同时涉及人才评价的本质、内容和方法问题。在此基础上,他认为未来应在人才评价的本质上注重个体与时代融合,创新与贡献融合;注重建立集才能、德能、贡献、创新价值四项于一体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从主体、周期和模式各个层面出发重塑评价方法。最后,他从定位、导向和途径三个角度出发对评价结果如何运用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试点-总结-推广”这一螺旋式循环的人才评价分类治理体系。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人才测评分会方振邦副会长主持第二阶段论坛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三)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大学计算机教育软件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名誉所长张景中以《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础教学中数学教学的探索与启示》为题作报告分享。他指出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数字经济时代正在到来,人才需求迫切而强烈,数学教育受到更多重视。他以系列数学领域的经典解题方法变革来说明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确非空谈、数学基础理论是基础的基础、前人反复探索处仍会出新知、数学教育有新思路任重道远。他认为,下一步初中数学教育应优化教材,扩大实验;高中应从向量、微积分着手探索实验;大学应聚焦微积分入门教学实验,持续效果跟踪,数据整理分析,加强理论探索和学术交流,相信长期困扰世界的数学教育难题终将被突破。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魏建文以《坚持四个突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为题作报告分享。他认为在工作推进中要坚持四个突出:第一是突出人才培养,促进大湾区人才的快速成长。主要是聚焦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圆梦舞台。第二是突出人才评价改革,促进大湾区人才脱颖而出。主要是以职称和职业资格评价为“指挥棒”,大力开发工程技术人才资源;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专技职称制度体系。第三是突出实施“湾区通”工程,促进大湾区人才融合发展。主要是推进“就业通”打造宜业沃土;推进“人才通”促进融合发展;推进“社保通”实现社保普惠共享;推进“治理通”畅通跨境劳动争议速调快裁。第四是突出营造人才生态,促进大湾区人才创新创业。主要是通过构建“一港一园一卡一站一库”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努力为大湾区工程师提供更优越的条件、更有力的保障和更全面的服务。

澳门大学策略及规划办公室主任、澳门经济学会理事长柳智毅以《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一国两制的人才战略——有关爱国者治澳的重要意义与测评思考》为题作报告分享。他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澳门要以自身所长对接国家所需,发挥窗口和桥头堡作用,有责任在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中勇当排头兵、走在前列,助力国家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和创新高地。爱国者治澳是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一国两制”的顶层人才战略。坚定落实“爱国者治澳”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半点含糊。要加强爱国爱澳力量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作为顶层人才战略,要坚持“澳门所需,湾区所能”。尤其在“爱国者治澳”人才的培养与开发中要关注测评、选拔、使用、再测评等方面;发挥和利用好大湾区相关资源,如:党校/行政学院、大湾区人才评价与开发研究院、人才测评专业委员会、“爱国者治澳”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工作局等。

中关村创享人力资源大数据联盟副理事长蒋北麒以《培育数字人才,建设数字湾区》为题作报告分享。他指出数字人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呈现出三个显著趋势:从知识结构上看,数字素养将成为人才的基本能力;从人才结构上看,数字人才的重要性在不断地上升,数字员工将成为企业中的重要力量;从人才的获取方式上,由拥有人才转向共享人才。进一步地,他提倡要用好数字员工,充分发挥数字员工的作用,让他们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要注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数字人才,包括但不限于数字技术人才,数字工程人才和数字技能人才,打造数字人才成长与发展的智慧生态。最后他呼吁政产学研共同努力培育更多的数字人才,建设好数字湾区。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刘善仕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与人才协同》为题作报告分享,从国际人才竞争角度来探讨如何解决粤港大湾区面临的问题。他首先给出了关于投资首选地、科技人才回流、留学生回国比例三个中国国际人才竞争悖论。基于此演绎出人才流动-国际人才竞争的内在逻辑,提出了国家人才供应链韧性的概念。并认为中国能够穿越困境的原因在于国家人才供应链的韧性,而韧性的原动力是由硬实力和软实力两部分构成的。关于如何打造韧性? 他从人才链与产业协同角度,综合中介观和匹配观提出了一种整合观点,介绍了“产业-平台-人才”三轮驱动人才竞争模式,说明了产业价值链攀升是获得国家人才竞争优势的源泉;创新创业平台载体是新兴产业吸引、培育紧缺人才的蓄水池;国际创新创业人才是驱动国家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李爱梅教授以《数智时代领导力的挑战与进阶》为题作报告分享。她指出数智时代组织管理的新挑战意味着组织发展结构与运转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组织管理的数智特征凸显,基于智能机器的数智时代已成为组织不可逆转的趋势。数智技术能够很好地赋能领导力,包括治理决策、分析能力、行政技能等硬技能,以及人际交往和社会技能等软技能。智能机器也可能削弱领导者影响力,引发信任危机以及降低领导者决策能力,如智能机器同时降低了领导者的不确定性处理能力和削弱领导者的开放性与创新能力。因此,数智时代领导者需要提升多角色协同的领导力和数智决策的领导力,实现人-人协同的领导力进阶和人--人协同的领导力进阶,提升数据驱动决策、自动化高效决策和预见未来决策三类决策能力,并从绩效发展、健康福祉、科技向善等角度出发回归领导力的初心与本源。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谌新民教授以《发挥大湾区人才政策溢出效应,助推广东全域高质量发展》为题作报告分享。他直陈广东区域增长不均衡已影响全域高质量发展。关于区域发展不均衡为何难以改善? 他具体分析了广东常住人口背后反映出的虹吸效应、广东各市R&D及人员数据对比,得出了以增加值为主要表现的要素聚集导致的马太效应。针对这一现状,破局之道关键在于发挥自贸区人才政策的溢出效应:一是营商环境,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健全法治和形成公平统一环境;二是市场机制,提高资源市场配置效率,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三是人才政策,吸引和激励人才发挥作用,扩大双15%收税政策效应;四是公共服务,提供标准化的高效人才政策,助推粤东西北协调发展。

广东财经大学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评价与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陈小平以《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建设问题与对策》为题作报告分享。他提出制约大湾区科创中心建设的六大瓶颈:一是创新国际化面临国外制度阻碍;二是全球创新资源集聚力不强;三是企业布局全球创新网络的枢纽作用缺失;四是创新创业的资本环境比较僵化;五是科技人才激励和服务保障制度驱动力不强;六是全球科技合作的参与度不高。并根据六大瓶颈提出五点对策建议:加大政府和国际机构层面的国际科技合作力度;发挥企业和高校等创新主体作用,不断加大国际科技合作力度;设立、集聚和共享开放型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打造良好的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创新生态环境;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协作网络建设。

广东财经大学人力资源学院副院长顾文静主持了第三阶段的论坛主旨演讲。

 

两个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一)环节由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高校中心主任、研究员潘信林主持,研讨会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强化人力资源专业课程教材建设”为主题,来自教育部课程教材所专家及工作人员、萧鸣政教授、陈小平教授、张广科教授、屠兴勇教授、徐斌教授、陈晨教授、陈江教授、康杰教授、李涛教授、刘追教授、梁栩凌教授、李爱梅教授等国内知名高校人力资源专业学者代表10余人进行发言。本次专题研讨对于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课程教材建设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将成为该学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品牌项目。

专题研讨(二)环节由陈小平副院长主持,主题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魏建文致辞。澳门管理学院院长唐继宗、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经济发展局科技人才处处长黄中坚、澳门专才发展学会会长高俊辉、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理事长陈高峰、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绩效管理研究室主任任文硕、南沙区人才发展局副局长高星林、粤港澳大湾区(佛山)先进制造业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黄新雨等代表进行发言。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广东省部分市区组织和人事部门、澳门特别行政区人才发展委员会、相关高校等机构代表参与讨论交流。魏建文进行总结讲话,高度肯定此专题研讨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并建议定期组织此形式的高端研讨,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献计献策。

 

十个学术分论坛

在十个学术分论坛演讲环节,来自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人才和人力资源研究领域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人才高地建设、人才战略与协同、人才评价与开发、人才制度创新、人才创新与就业、青年人才开发、乡村人才振兴、数字及智能人才开发、组织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服务等十个主题作深入学术探讨,形成了学术重镇,产生了重要学术思想,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提供了重要学术思想支撑。

在分论坛一:人才高地建设,云南财经大学教授李永康主持上半场,广东财经大学教授万希、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人才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石磊进行点评,北京物资学院教授魏巍和研究生王晓钰、广东财经大学助理研究员魏伟和学生孙仕、北京人才发展战略研究副部长、助理研究员李重达、郑州大学学生张晓雨和杨璨璨做了发言;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吴智育主持下半场,北京物资学院教授魏巍、兰州大学副教授郭晟豪进行点评,云南财经大学教授李永康和研究生罗茜、广州花都区委深化改革研究中心孙殿超、广东财经大学教授万希、广西大学研究生李明阳、山东建筑大学讲师单士甫、郑州大学学生车铭做了发言。

在分论坛二:人才战略与协同,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书记、常务副院长、教授叶兴艺主持上半场,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刘俊、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高级经济师罗海滨进行点评,澳门大学副教授陈建新、广东财经大学副教授刘丁蓉和研究生兰文涛、广西大学研究生刘智旭、北京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项目主管齐佳伟、清华大学研究生蒋铭权、暨南大学研究生温悦做了发言;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陈江主持下半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廉串德、澳门大学副教授陈建新进行点评,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叶兴艺、海南师范大学学生周星雨、广西大学研究生傅嘉钰、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高级经济师罗海滨、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梁家樺做了发言。

在分论坛三:人才评价与开发,河北地质大学副院长、教授郭爱英主持上半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潘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张行进行点评,西安石油大学教授杨睿娟和研究生冀梦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陈芳、郑州大学讲师陈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总工王德庆、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应验做了发言;广东财经大学教授梁栩凌主持下半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陈芳、西安石油大学教授杨睿娟进行点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潘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张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讲师西楠、广东财经大学学生张晶雅、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程海文做了发言。

在分论坛四:人才制度创新,澳門理工大学所长、副教授鄞益奋主持上半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匡萃冶、山东大学教授刘文进行点评,广西民族大学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教授李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匡萃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讲师杨之旭和王雨欣、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黄棣、广西大学学生魏高亮做了发言;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康杰主持下半场,广西民族大学教授李涛、军事科学研究院教授、大校张杰进行点评,澳門理工大学所长鄞益奋、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康杰、广州软件学院副教授叶海燕、山东大学教授刘文、江西师范大学MPA中心主任淦家辉做了发言。

在分论坛五:人才创新与就业,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杨国庆主持上半场,北部湾大学教授黄娟、青岛大学教授宫准进行点评,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李蕙羽、广东财经大学副教授李惠民和学生吴怡佩、河北经贸大学副教授刘红燕、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学生阴家怡做了发言;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李蕙羽主持下半场,河北经贸大学副教授刘红燕、重庆大学教授罗章进行点评,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杨国庆、北部湾大学教授黄娟、青岛大学教授宫准、澳门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钟洁华、广东财经大学学生陆少琪做了发言。

在分论坛六:青年人才开发,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李鹏主持上半场,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王箐、辽东学院系主任、副教授伍俊华进行点评,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金莹、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鲍志伦、伦敦艺术大学研究生吴思琦、广东财经大学讲师宋一晓和学生刘凤怡、中央团校馆员、助理研究员吴军明做了发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徐斌主持下半场,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金莹、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鲍志伦进行点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徐斌、辽东学院伍副教授俊华、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陈开颜、广东财经大学副系主任、讲师郭欢、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刘泽璇做了发言。

在分论坛七:乡村人才振兴,原丹东市国税局长于富华主持上半场,广西到校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占儒、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陈亮进行点评,山西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教授郭建平、广东财经大学助理研究员褚勇强、华南师范大学博士袁琪、内蒙古民族大学研究生马玲玲、郑州大学学生符继燕做了发言;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刘追主持下半场,山西农业大学教授郭建平、原丹东市国税局长于富华进行点评,广西到校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占儒、石河子大学教授刘追、河北地质大学副教授董晓宏、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高级农艺师陈亮、郑州大学学生郭莉做了发言。

在分论坛八:数字及智能人才开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导蒋文莉主持上半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系主任、教授苗仁涛、北京潜质大数据科学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刘佰明进行点评,中国节能延安水务公司副总经理、高级经济师吴万鹏、中科数字生态(深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梁善华、广东开放大学高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邓华华、江苏大学副教授胡桂兰、广东财经大学研究生王静做了发言;中科数字生态(深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梁善华主持下半场,中国节能延安水务公司副总经理吴万鹏、广东开放大学高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邓华华进行点评,北京潜质大数据科学研究院院长刘佰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苗仁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方云星、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郭青叶、兰州大学工程师张哲瑞做了发言。

在分论坛九:组织开发与管理,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白智立主持上半场,河北正择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时皓、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中斌进行点评,深圳市杰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兼首席人力资源官温弘、汉哲管理咨询(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段磊、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申林、北大纵横高级合伙人王立国、广东财经大学副教授黄嘉欣和严丹做了发言;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明杰主持下半场,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申林、汉哲管理咨询(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段磊进行点评,河北正择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时皓、北京大学教授白智立、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李中斌、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戴一鸣、广东财经大学学生汪娣做了发言。

在分论坛十:人力资源服务,北京举贤人才集团董事长王尚峰主持上半场,广东倍智人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才研究院院长沙添、济南人力资本研究院副院长韩俊杰进行点评,北京禾思优才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兼总经理李常仓、中科院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裴瑞敏、广东新华双高人力资本有限公司陈伟平、广东财经大学生郭子纯和李妍做了发言;广东新华双高人力资本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文军主持下半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冯绍红、中科院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裴瑞敏进行点评,北京举贤人才集团董事长王尚峰、济南人力资本研究院副院长韩俊杰、广东倍智人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才研究院院长沙添、广东弘智人力资本研究院经理杨飞、举贤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猎头顾问余为民做了发言。

 

主编沙龙

论坛期间专门举办了主编沙龙活动,由广东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陈光团主持。《行政论坛》杂志社副主编于健慧、《公共行政评论》杂志社主编朱亚鹏、《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社副主编李震、《中国青年社会科学》杂志社执行主编郑建、《中国领导科学》资深编辑曾荣、广东财经大学期刊中心副主任汤菲分别进行分享交流。

 

主旨演讲(四)

5289时,主论坛进入主旨演讲(四)环节。

广州市海珠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李桥以《海珠区人才工作实践与探索》为题作发言汇报。他指出海珠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市的中心城区,目前正在全力开展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为广州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打造重要支撑,逐步建成了“一区一谷一圈”的空间发展布局。近年来,海珠区以“聚焦重点产业、构筑人才优势、提升人才竞争力”为目标主要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抢占数字经济高峰,优化人才梯次队伍;二是夯实人才平台支撑,厚植人才发展沃土;三是着力制度机制创新,深化人才改革体制。基于以上工作,他认为海珠区未来应立足自身条件,盘活、撬动自身资源,确定明确的引才目标,为城区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基础。具体要做到战略目标要明、体制机制要活、人才力量要聚、引用育才要精。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教授李杰以《人工智能发展及其对人力资源发展研究实践的影响》为题作发言汇报。她首先给大家陈述了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史,指出人工智能在企业中可以起到重构生产过程,创造创新和提高生产力的能效。而要实施由人工智能引发的创新企业必须进行组织变革,这就需要培养人力资源从业者,使其懂得人工智能应用,以有效地引领和管理组织变革。人工智能对人力资源发展研究实践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但不限于招聘、绩效管理、知识管理和学习发展等领域。它可以根据员工的表现和现有知识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可以改善企业内的沟通和协调,可以提供互动潜阵式的学习体验,可以支持个人辅导消除学习恐惧,还可以通过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来帮助企业做出更好的决策计划。总之,人工智能在人力资源领域中的应用潜力巨大,应该深入研究并探索如何将其应用在实践中来提高人力资源效率、个性化和创新。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席、香港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以《增强人才工作协同创新,推动粤港澳高质量发展》为题作发言汇报。他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正成为各路人才一展身手的好地方,各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资本、技术、人才、资讯等要素正在加速融合,粤港澳三地协同合作在有关人才的体制和机制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和香港新华集团也积极配合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积极参与湾区人才高地建设:一是与北京双高人才资本集团共同成立新华双高人力资本中心;二是携手南沙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青创中心;三是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评价与发展研究院建立深度合作机制。面向未来,他建议:创新三地政府协同的专责机构,健全统筹人才协同沟通机制,建立健全更加灵活的人才管理体制;建立常态化的粤港澳相关部门会晤机制,构建三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人才协同模式,促进三地人才市场的协作;深化粤港澳高校联盟建设,推动人才协同培养发展;进一步打破港澳人才申报职称的技术壁垒,推进粤港澳三地专家协同的职称评价体系;进一步关注人才需求,提供更人性化的人才服务。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会长李震主持主旨演讲(四)。

 

证书颁发与签约揭牌仪式

之后主论坛进入证书颁发环节,李震副会长宣读全国人力资源学科课程教材评价中心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高校中心主任研究员潘信林、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萧鸣政教授为各位委员颁发证书。

在签约揭牌环节,广州市海珠区委组织部、广东新华双高人力资本有限公司分别与人才研究院签约,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与人力资源学院签约。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高校中心主任研究员潘信林、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萧鸣政教授共同为全国人力资源学科课程教材大数据评价中心和中国数字人才评价中心揭牌。

 

论坛闭幕式

论坛闭幕式由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人才测评专业委员会会长萧鸣政教授主持。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会长李震发布人才测评师团体标准。他指出专委会近三十年的教学历史、丰富的科研成果和实践咨询经验离不开人才测评专委会每个成员的辛勤付出,离不开人才测评师这一职业的突出贡献。进而他从标准介绍、考评内容、申报条件和考评流程四个模块出发对新发布的标准予以详细阐述。

广东财经大学人力资源学院万希教授、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常务副院长叶兴艺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陈芳教授、澳门理工大学社会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鄞益奋副教授、上海市委党校现代人力资源测评研究中心杨国庆副教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万利教授、河北地质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主任董晓宏副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人才学系苗仁涛教授、上海市委党校申林副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协秘书长冯绍红教授等分别对十个分论坛予以总结汇报。

中国人才测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任文硕宣布本次论坛优秀论文名单并主持优秀论文颁奖仪式。她就论文的整体征稿情况和评奖过程予以报告,并表示,本次论坛论文评议组严格遵照“提交摘要和筛选-提交论文和梳理-专家评审和审核-评奖结果公布”的评议流程,评议产生合格稿件88篇、优秀论文14篇、三等奖论文12篇、二等奖论文10篇和一等奖论文4篇。

广东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丁友刚教授致闭幕式辞。他表示论坛在各位领导、专家、嘉宾、老师和同学的热情参与下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他谨代表学校对各位大力支持致以衷心感谢,感谢各地宾朋把宝贵的学术热情和专业智慧带到该校。此次论坛作为广东财经大学40周年校庆重要活动之一,会议规模、专业水平和影响力均创新高。此次论坛是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的一次重要的学术盛宴。该校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朝着建设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目标阔步前进,为全面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人才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论坛于5281240分顺利闭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