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评价与开发研究院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港)人才评价中心(筹)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评价VR大数据实验室(筹)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人才测评专委会广州办事处
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广州办事处
首页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作者:魏伟  吴坤津

       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是一项复杂、动态、开放的系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发力。

  坚持系统优化,加快构建人才竞争优势显著的“试验田”

  积极争取中央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携手港澳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持续推动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进行创新要素跨境流动的深度探索,积极解决粤港澳三地在人、财、物、税等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问题,加快形成国际竞争优势显著的人才发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制度体系,将重大合作平台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极点区域,激发重大合作平台在雁阵格局中“头雁”的辐射带动作用。

  基于重大平台制度探索的成熟经验,进一步加强“广深港—广珠澳”科创走廊区域人才协同发展制度建设。以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建设为导向,结合各市的功能定位、资源禀赋、人才基础,梯次推进、因地制宜开展改革试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发挥政策导向、组织引导作用相结合,形成国内外人才竞争优势明显的制度体系,将珠三角9市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要支点和区域人才协同发展的深度融合区。激发广州、深圳、珠海在雁阵格局中“强雁”的带动作用,最终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雁阵协同”目标。

  坚持政策创新,加快构建分类人才精准匹配的“百宝箱”

  构建以粤港澳人才协同为核心,涵盖大师、一流科技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体系,实现人才、用人单位自主可查、按需选择。尤其在吸引、遴选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项目需求的大师和顶尖战略科学家时,重点探索和实施“一人一策”政策体系,给予量身创设研发机构、建设定制式实验室等政策支持。同时,探索更加开放的国际人才交流政策,给予境内高校、科研院所与国际名校、著名机构协同开展战略人才联合培养政策支持。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签证政策和手续流程,重点探索“积分制”技术移民政策。

  坚持一体协同,加快构建科教产才融合发展的“大舞台”

  围绕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持续探索“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路径。构建以广州实验室、鹏城实验室为首,以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基础研究与创新平台体系,持续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探索建设一批高水平基础科学研究联盟。充分发挥企业承载人才的主体作用,推动龙头企业主导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联合体,发挥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校院所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产学研融合。同时,加快建设高端人才创新平台、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利用好香港科技园、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强化多元化科技金融体系的支撑作用,重点建设“小验—中试—产业化”的人才创新成果转化支撑体系。

        坚持自主育才,加快构建战略人才力量整合的“蓄水池”

  坚持战略人才力量梯队的自主培养。强化战略科学家自主培养,壮大多学科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完善战略科学家培养使用体制机制。优化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精准遴选,组建跨部门、跨行业、跨体制的重大科研任务创新团队。创新对青年科技人才的“传帮带”,发挥院士、领军人才的领航作用,扩大重大人才计划、科技项目、科研基金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推动国有、社会资本共同创立青年科技人才发展基金。重视对工程师和技能人才的联合培养,推动在粤高职院校、技工院校、社会组织与港澳院校、职训机构、社会组织共同培育工程师和技能人才。

        坚持引才多元,加快构建全球人才配置共享的“聚集地”

  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大数据库建设。统筹做好数据库建设,根据各地市人才情况做好人才盘点和需求分析。同时,根据大湾区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需求,瞄准“高精尖缺”及“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整合国内外人才大数据资源,按照科技发展、产业发展两条脉络,分类绘制国内外科技人才图谱、产业人才图谱,为实施精准引才提供技术支持。

  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引才引智共享机制。联合港澳开展全球高端引才引智活动,探索高层次人才跨境柔性用才机制。同时,构建专家、企业、协会为主,政府为辅的多元化、专业化引才联盟,重点探索“合伙人”模式,实施联合引才、离岸引才、飞地引才、赛事引才、揭榜领题等新机制。

  坚持服务提升,加快构建人才生态环境优化的“强磁场”

  打造高水平国际人才交流平台。坚持高质量办好“大湾区科学论坛”“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高交会”“海交会”“海外专家南粤行”等品牌活动,办好“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服务高质量发展大会”等特色活动。

  建立高质量人才服务保障机制。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为依托,打造“实体港+云港”的“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协同港澳机构、组织共建人才分港与境外宣传服务窗口。探索“湾区社保一卡通+人才码”服务体系,共同打造高质量湾区人才服务标准。

  完善大湾区人才安居乐业体系。加快打造一批高质量国际人才社区、人才公寓,引进和培育港澳和内地的优质基础教育机构、医疗养老机构等,为各类人才留在大湾区发展、服务大湾区建设提供切实保障。

  作者分别系广东财经大学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评价与开发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和人力资源学院副院长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GD23YGL08)、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2023WQNCX0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2001045)阶段性成果


最新文章